• 首页
  • 关于我们
  • 发展历程
  • 技术实力
  • 媒体中心
  • 企业文化
  • 联系我们
  • 品牌故事(厂志)
  • 空
 
品牌故事(厂志)
北方制桶设备《厂志》(第28期)职工生活—福利设施
[发布时间:2023-10-09 08:49:54] [阅读次数:840次] 

职工生活 ——福利设施


      1950年,桶厂成立了总务股,负责职工生活福利工作。第二年,扩大为总务科。文革期间改为服务连。1973年后又恢复总务科。


    1975年厂成立了基建大队,1979年该队合并到总务科。企业整顿以后科内设科长1人,负责科内全部行政工作;书记1人,主抓政治思想工作;副科长1人,负责全厂基建工作。办公室设记录员、房产管理员、采购员、办出用品保管员、基建材料仓库保管员、三费收款员(水电房)各1人,基建技术人员2人,负责低值易耗品工作1人。


     总务科负责食堂,独身宿舍,招待所,托儿所,卫生所,三匠房(木工、瓦工、薄铁)、上下水道维修组,材料组,液化气站,自行车库,浴池等管理工作,并负责工种粮补助发放,保健食品发放,办公用品发放。

第一节 住宅

     职工住宅的分配由职代会讨论通过方案,总务科具体执行。

     总务科设专职房产管理员负责职工宿舍的管理。下设木、瓦工维修组,随着职工人数的增加,职工住宅面积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也逐步增加,由1951年到1987年,桶厂为职工建造住宅30300㎡,全厂有70%的职工住上了厂宿舍。



第二节 托儿所

      桶厂托儿所是1951年建立的,当时由于女职工很少,入托的儿童只有几名,多数是干部子弟。保育员2名,托儿所占地面积30㎡。


     1958年,桶厂职工较多,加之附近单位无托儿所,桶厂托儿所入托儿童达100多名,有保育员9名,兼职所长1名,占地面积100㎡。


     1964年,托儿所搬进厂内,保育员增加到12名。1979年设专职所长1名。


    1984年以来,桶厂加强了对托儿所工作的领导,制定了托幼管理制度、保育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拨专款修建500㎡的娱乐大院,制作了荡船、转椅、滑梯、凉亭等,并购置了10多种儿童玩具。每逢“六一”儿童节,总要组织家长座谈会;开展小型文娱活动,向托幼儿童赠送玩具 、食品。


     现在入托儿童分小班、小中班、中班、大中班、大班等五级班。大班儿童每天上文化、体育课。对入托儿童定季检查身体。托儿所食堂主副食花样多、品种全、营养丰富、味道好,有利儿童的健康成长。


     1982年至1987年桶厂托儿所被市总工会和市生活后勤委员会连续授予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第三节 医疗卫生

      医务所建于1950年。当时医师李亚东兼所长,医士金延成兼药剂员,并有助产士1名,护士1名。


     1954年改为保健站,占地面积100㎡,1958年战福海医师为站长,医务人员有8名。设有诊务室、外科处理室、注射室、检查床、药剂室。负责对全厂职工、家属一般门诊治疗及保健工作。


    1967年改为卫生所,增设了化验室、可做一般的化验,1975年增设了中医科。


    1977年为方便职工、医务人员定点到车间看病。1980年卫生所人员增加到14名。对医务人员进行了有计划的培训,并为厂劳动服务公司培训5名医护人员。增设了医疗器械(化验、冰箱、恒温箱、烘干箱)还有妇科检查床、X光、高压灭菌器。并增加了儿科诊室、妇科诊室。方便了职工看病。


    1982年以后,卫生所有了较大的变化,除为职工、家属看病外,实行对外开放,中医科安正心大夫高尚的医德和精悍的针灸技术为很多疑难患者解除了病痛。


    卫生所每年为厂托儿所儿童体检1-2次,注射预防针,对厂女职工做一次妇科检查,并为黎明小学的学生体检一次。经常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预防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及宣传工作。


    1983年以来,为压缩医疗费用的开支,实行了医疗费收费制度,医疗费改革按季发放医疗费根据不同工作年限分别收费20%、30%、40%及免费。为加强伤残管理和鉴定工作,成立《医务鉴定委员会》,负责全厂慢性病、工伤鉴定、疗养、复工,职工病退等工作。


    1985年又增设了五官科、牙科。外科增加了小手术。增加了肝功化验,X光透视,照相,心电图检查等医疗业务。


     1986年,卫生所修了铁栅栏、院内栽上了树木,环境清静整洁。

第四节 职工食堂

      食堂建于1950年。当时有管理员1人,采购员1人,用餐人员月20人。


      1952年,用餐人员增加到50多人。设有中灶、大灶。每周改善一次。


     1954年修建500㎡的食堂,炊事员6人,就餐人员200余人,并增设了回民食堂。


     1958年以后,食堂就餐人员增加到600多人。


     1960年,就餐人数近千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食堂实行了定量标准,实行顿餐券,以瓜菜淀粉代粮。由于管理人员与炊事人员的精心制作和努力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先进食堂。


     1965年,新建一座约200㎡的食堂。炊事员8人,两班制,每日中午为高温作业的同志做保健菜并送到车间。还为职工做病号饭。


     1977年,建造一座1073㎡的楼房(食堂、招待所),食堂面积约500㎡。内设有一座10㎡的保温库。


     1980年食堂改为渤海酒店,对外营业,内宿职工每月补助20元钱。饭店由劳动服务公司经营。


     1982年渤海酒店停业,恢复职工食堂。


    1986年,对食堂厨房进行改建,更换了炉灶,新修了水磨石地面,墙壁和售饭厅,炉灶都镶上了白瓷瓦。大饭厅更换了固定式的圆桌凳,增设了80㎡的客人餐厅,增设了电扇、屏风、转式餐桌、餐具等。

第五节   浴池

     1951年厂内只有面积约6-7㎡的职工浴池。


    1954年建立了一座60㎡的浴池,男女职工轮流使用,星期日为家属使用。


     1983年在厂区内建一座浴池,占地面积为400㎡,男女分别为200㎡,其中男女休息室各50㎡。休息室内设有衣柜、长椅、拖鞋等。墙壁和地面均有瓷砖镶嵌。


    1987年厂内为铸造、制罐车间男女职工新建卫生间。


    女浴池专门设有妇女卫生间,每天下午为女职工开放。


   1986年桶厂浴池被评为市先进浴池。

第六节   液化气站

     1980年在厂门外西侧建立了一座180㎡的液化气站。同时将桶厂八吨进口五十铃汽车改装为容积四点五吨液化气槽车。由于上级领导机关的大力支持,从辽河油田争取了100吨液化气,使职工开始用上了液化气。为了解决长久气源问题,厂领导亲自到有关部门联系,从  1980年开始由石油部每年拨给150吨液化气指标,由大连石油七厂供应。并先后从辽阳、鞍山等地购置了1050个液化气钢瓶。从此结束了有罐无气源和有气无罐的问题,基本上保证了职工用气、解决了做饭难的后顾之忧。


     1983年又将桶厂组装的气泵进行了更换,购入两台气泵成套设备。1984年在大连购置了4.5吨国家定型新大罐。


    1985年,因桶厂液化气站在厂门口距居民区较近,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经有关部门研究,批准在老边区双井村新建起了一座130㎡的分装站。原液化气站改为中转站。这样有了分装站又有了中转站,保证了安全 又方便了职工。


     气站十分重视安全问题,设置了各种消防器材,建立了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液化气站工作人员立足于为全厂职工服务的方向。几年来为老弱病残外出职工服务到门、把气罐送到家。为职工修理液化气罐。对老干部优先装气。职工中有特殊困难的优先照顾。


     液化气站现有液化气钢瓶2300个,先后对老干部、双职工发给两个气罐,最近又对1971年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发给第二个气罐。

第七节  自行车车库

     1964年建立了自行车车库,用铁皮盖起来的简易车棚,面积200㎡。日存车辆200余台、管理人员有3人。


     1976年在厂门西侧盖起了400㎡的简易车库。


     1982年对车库进行了翻建,占地面积546㎡,并增加了管理人员。


     1984年以来,为了加强对自行车的管理确保存车安全,实行了文明存车,制定了管理制度,开始使用自行车标牌,见牌存取车,按车间固定位置存放。有3人分班负责管理。车库设充气泵1台,为职工自行车充气提供方便。

 
 
主办单位:营口北方制桶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市场部电话:0417-3288192 备件销售热线:0417-3288192 售后服务热线:0417-3288153
公司地址: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市新联南大街109号 辽ICP备05010392号-1 辽公安网备:21080302000298
版权发布:营口北方制桶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